第一財經(jīng)日報:彭麗媛穿著例外首次亮相國際的事件讓中國原創(chuàng)設計火了一把,你怎么看?
洪晃:彭麗媛穿著我們中國原創(chuàng)設計的衣服亮相,帶來了很多認可。不論對于例外還是其他原創(chuàng)品牌,這是經(jīng)歷了一個超級漫長的冬天才迎來的春天。我干了這個行當這么多年,我也是這幾天才高興,這么多人打電話問我關于原創(chuàng)設計的事情。
日報:你是否覺得中國的原創(chuàng)設計進入了某個節(jié)點?
洪晃:其實沒有什么不同。中國設計師不是靠壟斷活著的,沒有那么多的驚喜。這個機會確實讓大家更重視你了,但并不意味著這個行業(yè)從此就建立起來了。好比現(xiàn)在你去找到中國老百姓問,中國原創(chuàng)設計師有誰呀,他們也只能說出個例外,不知道別的。其實時尚是一個特別艱苦、特別需要吃苦耐勞的行業(yè),而我們的市場環(huán)境也不太友好。
日報:這種市場環(huán)境的不友好體現(xiàn)在哪些方面?
洪晃:比如說馬可,她沒有在第一時間公布衣服是她設計的。直到出來承認,她還告訴公眾,這個衣服是特別定制的,店里沒有賣。這是一個中國設計師特別有自尊的做法,一是尊重了她的客戶,也說了實際的情況。但是淘寶網(wǎng)上兩天之內,彭麗媛同款的衣服已經(jīng)鋪天蓋地——所以中國的環(huán)境不利于原創(chuàng)。在美國就不會有這種事兒,他們對于版權更看重。其實很多觀眾可能看到這件衣服就很想要,但是馬可又說店里沒有,那她買不到很可能就去網(wǎng)上買了,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只是被人抄了一把。
日報:在你看來,中國消費群體開始關注本土獨立設計師,是從什么時候形成的?
洪晃:大概四五年前,就有一小撥人開始關注設計師品牌了?,F(xiàn)在中國人的時尚還是受國外影響更大,是以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消費意識為主導的。我們每年這么多時尚媒體去四大時裝周,他們那兒消費什么我們這兒就消費什么,中國的獨立時尚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。
日報:你的設計師時裝買手店BNC(薄荷·糯米·蔥)的存在已經(jīng)三年多了,接觸了這么多設計師,合作方式上發(fā)生了什么變化?你認為他們與市場的距離還有多遠?
洪晃:我們對店的理念也是一直在學習當中,我們一直都在跟中國設計師琢磨怎么合作好,也做了很多嘗試。在國外的買手店,如果是寄售形式的,店里拿到的折扣是五六折,如果是買貨形式的,他們甚至可以拿到兩三折,中國的設計師根本做不到這種折扣。他們都希望我們能買貨,但是顯然沒有準備好。去年年初的時候,設計師要求買貨的呼聲很高。BNC于是要求設計師1月16日把樣品準備好再下訂單。結果五六十個設計師只有兩個人有貨。這就是他們不成熟的地方:習慣小作坊工作,都到3月份差不多賣春裝了,才吭哧吭哧把衣服做出來。